搭建綠色高效示范樣板田,頻創我省水稻畝單產最高紀錄;科技農業深度融合,讓幼齡茶樹成活率提升20%;量身打造區域名牌——白云秀茗,促進茶園畝均增收5000多元......這是安徽農業大學自去年7月與廬江縣協商共建國家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以來結出的碩果。
一年來,安農大發揮高??萍紕撔潞腿瞬刨Y源優勢,與廬江縣探索共建先行縣的新機制、新模式,依托綜合試驗站科技推廣服務平臺,發揮產業聯盟專家團隊帶動作用,以省“兩強一增”行動計劃、科技特派員制度為抓手,著力解決廬江縣鄉村振興中的實際問題,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站一盟一中心” 校地合作創平臺
“感謝專家教授們長期以來的指導,這塊田才能有這么高的超量?!苯?,廬江縣種糧大戶潘英九喜笑顏開。
安農大皖中試驗站建立的水稻品種“瑋兩優8612”綠色高效示范片在今年的實產驗收中,畝單產最高1148.2公斤,百畝平均畝單產1136.4公斤,創長江下游水稻畝單產最新紀錄。
而這片水稻的主人正是潘英九,“都說種水稻收益不高,我的收益是年年都在提高。試種這片高產田選擇的品種具有抗倒伏、產量高等優勢。用的是綠色高效輕簡化栽培的方式,實現畝綜合節本增收超200元?!?/p>
水稻栽培團隊負責人武立權教授介紹道,“這種將良種良法結合,不斷優化和完善水稻生長各環節關鍵技術,集成了區域化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的水稻抗逆豐產栽培新模式,高產攻關示范片實現減氮10%、畝節本增效500元以上,有效推進安徽水稻高質量發展?!?/p>
皖中綜合試驗站水稻種質資源圃
這樣喜人的成績與安農大“一站一盟一中心”的農業推廣平臺模式密不可分。為精準推進廬江先行縣建設,安農大進一步加強皖中綜合試驗站建設,圍繞推進廬江縣產業體系現代化發展、生產體系現代化發展、經營體系現代化發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發展4個方面、10項內容,定制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廬江模式。
“一站”,是依托學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皖中綜合試驗站,作為廬江縣新型農業推廣服務平臺的物質載體?!耙幻恕?,是學校與該縣共同組建的新型產學研合作組織,即“安徽農業大學廬江縣現代農業產學研聯盟”,這是加快先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的制度保障?!耙恢行摹?,則是??h合作的聯合辦事機構,即“安徽農業大學廬江縣現代農業技術合作推廣服務中心”。
這種三位一體的平臺架構,將人才培養功能、科技創新功能、社會服務功能和創業孵化功能有機結合起來,推廣效率明顯提高,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1+5+N” 全產業鏈技術服務
在廬江縣柯坦小蘭花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的幼齡茶樹間作示范田里,一行茶苗、一行大豆、一排玉米相間種植,郁郁蔥蔥的田地里,高矮成層,相間成行的茶苗和玉米長勢一派欣欣向榮。與旁邊以傳統方式種茶的茶地里稀疏弱小的茶苗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項幼年茶園間作種植技術,是安徽省內首次使用。充分利用了大豆和玉米的綜合優點,不僅增加了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樣性,改善土壤結構,而且在七、八月份的強光高溫天氣下,有玉米植株的遮擋,能顯著減少強光照射,增加田間濕度?!泵麅灢璁a業聯盟專家韋朝領教授介紹道?!霸谛陆ú鑸@前三年,特別是第一年的時候,提高茶苗的成活率是重中之重?,F在從我們的數據來看,存活率能夠提高20%左右?!?/p>
“我們種植這么多年的茶,每當新建茶園時,都對茶苗的成活率不高犯愁,今天終于摸清門路了?!碑數胤N植戶魯師傅看著試驗田心動不已:“試驗田的結果真的不錯,來年新建茶園時,我要試試韋教授指導的這種方法?!?/p>
韋朝領教授在廬江皖中綜合試驗站對茶葉經營主體及合作社進行技術培訓
??h共建先行縣以來,韋朝領所在的名優茶產業聯盟,深耕廬江縣茶產業全產業鏈,服務了15家經營主體。潛心選育的白云秀茗示范推廣面積達500畝,每斤售價4000元以上,促進茶園畝均增收5000多元。
把科研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運用到實踐中。在先行縣建設中,像韋朝領團隊發展模式一樣,安農大圍繞廬江縣原有優質稻麥、特色果蔬、名優茶、經濟林、特種水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六大產業聯盟,衍生發展成全產業鏈聯盟專家團隊。
每個聯盟服務一個主導產業,團隊由校內專家、兄弟高??蒲性核鶎<?、地方推廣專家、企業技術專家、農民技術員等五方面技術人員組成,服務N個經營主體,形成安農特有的“1+5+N”全產業鏈技術服務,不斷為廬江縣先行縣建設夯實基礎。
目前,學校選派這六支聯盟團隊,共計92名崗位專家,服務了廬江縣近80個經營主體。在全縣建立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富硒稻米生產、稻漁綜合種養、糧食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標準化茶園、韭菜標準化生產、光伏套栽獼猴桃等各類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6個,示范面積30余萬畝。
專家團隊長期奮戰在鄉村一線,開展扎實的科研實踐,依托科技創新發展特色產業,成為先行縣亮麗的“芯片”。
“科技特派團+科技小院+專家工作室” 復合團隊齊發力
鄉村經濟發展千差萬別,如何真正對接當地需求、解決難題,推進先行縣的示范模板效力,形成長效機制呢?
安農大交出了答卷,建立“科技特派團+科技小院+專家工作室”共建機制。學校結合辦學定位、資源布局,先后在廬江縣組建了安徽廬江稻麥科技小院、安徽廬江靈臺科技小院、安徽廬江水稻科技小院,打造科技創新、技術服務和人才培養三位一體的農業科技服務新模式,為實施鄉村科技興農集成服務,解決專家與農民、科研與生產、育人與用人零距離的問題,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
張福鎖院士為安徽農業大學靈臺科技小院揭牌
組建了以黃正來教授為團長的等3個都市農業復合型科技特派團。在6個產業聯盟基礎上,細化分類,建立了18個產業聯盟首席專家工作室。進一步健全了科技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助力地方開展特色主導產業、重點示范村建設。
通過科技特派團在科技小院與專家工作室開展科技推廣,實施“揭榜掛帥”“校答縣問”等模式,實現了技術專家與經營主體無縫對接,提高了服務成效。目前,已獲批省農業農村廳專項支持廬江縣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安排150萬元支持“揭榜掛帥”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建設,學校設立農業科技推廣“揭榜掛帥”項目。
科技提振,產業興旺。安徽農業大學在貫徹落實“一站一盟一中心”平臺建設的基礎上;創新“1+5+N”模式,技術覆蓋全產業鏈;打造“科技特派團+科技小院+專家工作室”的升級服務。多重團隊疊加發力,打好振興“組合拳”,在共建廬江縣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工作中提供了安農模式。(焦明仁 汪源)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