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醫大一附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劉倫在太和縣人民醫院蔡廟分院為當地群眾義診。 記者 朱卓 攝
送“智”下鄉解難題
近日,記者來到太和縣張槐村,來自省農科院作物所的農技專家王大剛和“種糧能手”徐淙祥正在田間交流大豆生長情況。
專家的到來讓徐淙祥特別高興?!拔曳N田靠的就是科學,通過良種良法提高產量和品質?!毙熹认楦嬖V記者,現在是大豆種植中后期,他正好有一些問題需要專家指導。
“一路上可以看到空中有不少小白蟲。在大豆鼓粒期要特別注意蟲害?!蓖醮髣偢嬖V記者,通過現場監測分析,目前還不用進行蟲害防治,但要持續監測,做好準備。
今年夏天,我省持續高溫且少雨,全省大部分地區出現干旱,給田間作物帶來不利影響。徐淙祥注重良法良種,加強田間管理和水肥管理,淙祥現代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的大豆生長情況很不錯。
“農科院大豆團隊已經為淙祥合作社提供了十幾年的技術指導,今年5月,我們為合作社1000多畝土地選用了新品種大豆——皖豆37?!蓖醮髣傉f,新品種的高產抗旱能力較強,正好適應今年較為干旱的天氣,預計這千余畝新品種大豆能有畝產近250公斤。
王大剛是此次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選派服務太和縣高層次專家團的一員。9月7日至9日,省人社廳提前了解太和縣基層單位和群眾需求,從省農科院、中科大附一院(省立醫院)、安醫大一附院、省胸科醫院、省兒童醫院選派12名高層次專家,到太和縣各服務點提供技術指導、查房帶教、學術講座等服務。
從合肥出發,專家團隊行程近300公里深入基層,省農科院園藝研究所園藝副研究員李國慶前往百麓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解決企業食用菌生產難題,省胸科醫院心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簡俊嶺前往太和縣中醫院進行手術指導,中科大附一院(省立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任自學前往太和縣人民醫院查房坐診……
據統計,本次活動累計開展業務培訓9場,培訓基層專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409人次,座談交流現場指導43場,義診病患240人,指導開展疑難手術9例,為鄉村振興中的難題提供解決方案38項,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48條,達成合作意向7項,不僅解決了基層單位當下的困難,更為太和縣長遠發展搭建了交流平臺。
“我省從1995年開始有計劃地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至今已經有20多年歷史?!笔<遗c國際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陶海燕介紹,近年來,專家中心對服務形式、服務內容、服務領域、專家選派等進行改進和優化,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受到基層和群眾的歡迎。今年我省共獲批3個國家項目、1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截至目前,已在全省開展10期鄉村振興專家服務活動。
支持“點餐”助發展
在太和縣人民醫院蔡廟分院,安醫大一附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劉倫和安醫大一附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衛玲兩位醫生分別為這里的眼科和神經內科病人開展了義診。
“蔡廟分院有不少眼科病人,這里老年人居多,患有白內障的人數比較多?!辈虖R分院院長孫杰告訴記者,省人社廳提前收集醫院和當地群眾就醫需求,按需分配相應專家,“點對點”解決問題。
在蔡廟分院眼科病房,劉倫為前一天做完白內障手術的10多位眼科病人進行了復查。當地居民劉朝榮告訴記者:“聽說省里來了專家免費接診,我們特別高興,也很放心。劉醫生說我的白內障手術很成功,不久就能看清楚啦!”
組織農業、醫療專家來太和縣,就是要為當地解決實際問題,促進鄉村振興。省人社廳堅持“基層—人社部門—專家”三級對接模式,暢通人才對接渠道,根據需求制定服務項目。堅持“點餐”“點廚”式服務,基層需要什么專家,需要哪項技術,就選派相應專家“打包”送到基層。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圖景,離不開人才的引領和推動。今年,省人社廳圍繞皖南山區農業特色產業、大別山區畜禽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等,向人社部申報并獲批3個國家級專家服務項目和1個專家服務基地。廬江縣“點廚”后,省人社廳組織專家赴泥河鎮、同大鎮開展巢湖麻鴨保種選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服務指導和高標準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促進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
培訓講座“直播間”、遠程義診“面對面”等線上服務,實現才智服務“不走樣”“不打烊”。馬鞍山部分鄉村希望發展絞股藍種植特色產業和農村電商,但種植戶技術水平和線上銷售知識欠缺,省人社廳及時組織線上技術直播講座,農村規模種植戶、農技人員、農村電商行業經營人員等2600多人次參加培訓。
“專家的到來,幫助解決了太和農業產業、醫療等方面的‘疑難雜癥’,促進地方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碧涂h副縣長李煥說。
搭起“橋梁”促合作
為期3天的專家下基層活動告一段落,在小結會上,專家們感受頗多,紛紛獻計獻策。
“這次看到淙祥合作社大豆生長情況很不錯,預計畝產不低。也發現了一些實際問題,比如現階段要注意預防蟲害,要及時施葉面肥促進鼓粒等。如果沒有親自來到這里,是很難提出這些針對性建議的?!蓖醮髣傉f。
“這是我第一次下基層,感到當地中醫發展得很好,也感受到醫生對更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經驗的需求。持續的‘傳幫帶’和‘手把手’教學是有必要的?!卑册t大一附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紀冬梅說,“8日上午坐診,病人特別多,到下午1點多才結束,可以看出病人對醫生的需求也較大。能來為醫院和當地群眾盡一份力,覺得很有意義?!?/p>
“提升當地醫療技術,可以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焙喛X說,一方面持續舉辦專家下基層活動,另一方面組織當地醫生分批次去外地重點醫院進修,培育更多專業人才。
智力幫扶不僅能解決基層已經遇到的難題,也能為未來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讓專家的技術成果得到推廣、讓基層更好運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止于一朝一夕。
近年來,省人社廳搭建合作平臺,建立成果轉化長效機制,對接相關專家遠程為六安市胡郢村提供產業規劃等指導服務,并組織專家到田間地頭指導生產、為村民提供義診服務,經協商,有關專家將為該村持續提供技術支持;在淮北舉辦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專家們深入田間地頭和基層醫院指導服務,達成合作意向12個,其中,省農科院園藝所研究員張金云在實地指導后,與當地農業科技企業現場簽約,將在3年內為企業持續提供技術指導、引進果樹新優品種30個左右,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在專家服務基層活動中探索“雙贏”模式,省人社廳為基層單位和科研院所、高層次專家搭建合作平臺,鼓勵專家和基層“牽上線、對上眼”,近年來共建成5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為基層匯聚資源、突破關鍵技術、深化產學研融合發揮重要作用。
“近3年來共選派了450名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專家,通過培訓講座、技術座談、現場指導、帶教示范等多種形式,培訓基層各類人才。其中,開展培訓講座272場、座談交流662次、現場指導814次,共培訓各類基層人才24991人次?!碧蘸Q啾硎?,下一步,將根據基層具體需求,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記者 朱卓)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