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b4xfo"></button>
      <dd id="b4xfo"><track id="b4xfo"></track></dd>
        1. <th id="b4xfo"></th>
        2. 中安在線手機版|安徽發布|省政府網微博|中安在線微信|中安在線微博

          設為首頁

          英文|簡體|繁體

          您當前的位置 : 鄉村振興 > 鄉村樣板

          中安在線   2022-12-08 10:05:21   來源:中國農網    作者:郝凌峰   編輯:汪源

            左手耕疇沃野千里,右手勾勒春風畫卷。

            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有這樣一些“網紅村落”,它們或以獨特詩畫文明四鄉,或以秀美風光吸引紛紜游客,或因勢蝶變煥發嶄新生機。走進這些村莊,可以深切感受到美麗宜居、興旺和樂已成為當地人民生活的日常景象。

            讓鄉村成為百姓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讓綠水青山留住代代鄉愁,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近年來,西海岸新區立足城鄉共生、關系緊密的典型特征,積極探索共建共享的片區化美麗鄉村建設模式,打生態牌,走綠色路,切實做到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打造“內外兼修、令人向往”的美麗鄉村。

            美麗鄉村,宜居亦宜業

            “看我們現在的居住環境多好,以前住的老平房,冬天取暖洗澡都不方便,現在家家住進小洋樓,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晚上回來洗個熱水澡,第二天干活都覺得渾身有勁兒!”藏馬鎮河西屯村村民范愛云用倆字概括現在的生活——舒心!范愛云告訴記者,農閑的時候她還會去藏馬山影視外景地當個群眾演員,用她的話說是:“既過了當演員的‘癮’,還順手賺了錢?!?/p>

            2022年10月10日,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村民范愛云在新居藏馬山居小區健身。 俞方平 攝

            “農民上樓居住、創客入村創業、村民回村就業”是藏馬山打造宜居宜業新農村格局的簡單概括?!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留住鄉愁也要發展經濟。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城鄉一盤棋,統籌考慮轄區東部城區發展和西部鄉村振興實際,依托藏馬山資源優勢、開發潛力,將藏馬山確定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開發建設藏馬山田園綜合體,打造“東有靈山灣、西有藏馬山”大影視、大文旅產業布局。藏馬山田園綜合體涉及15個村莊、3313戶、9741名村民,突出生態農業、布局綠色產業,推動傳統村莊轉變成現代化農業社區,做到產業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賦能“綠水青山”,鑄就“金山銀山”。

            藏馬鎮黨委書記于洋介紹,藏馬鎮地處藏馬山開發建設核心區,近年來積極探索鄉村“五大振興”有效路徑,統籌推進度假旅游、宜居康養、文化影視、創新創業、現代農業“五大產業”,創新實踐鄉村振興“彩虹模式”?!敖衲暌詠?,我們聚焦鄉村產業振興,新開工重點項目17個,新投產項目6個,鎮域項目總數達到68個;加快人才振興步伐,實施‘青春鄉村’創新創業計劃,藏馬山居創客空間、源鄉和溪文創村等7處創新創業平臺?!?/p>

            一棟棟造型古樸、典雅的美學建筑掩映在山水田園中;康養綜合體、藏馬影城、大學生創客空間等項目建成使用……沿路探訪藏馬山居小區,秋光瀲滟的生態美與幸福和樂的人文美交織和諧,盡情展現著幸福鄉村的融融畫卷。

            魅力鄉村,塑形也鑄魂

            新時代鄉村之美,既在形,也在魂。

            在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小山村達尼村蝶變為“中國江北第一畫家村”的故事為西海岸鄉村蝶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條十里油畫長廊,道不盡鄉村文化底蘊。一走進達尼村,便被濃重的藝術氣息包裹住,村子自南向北規劃建設了荷蘭畫派區、佛羅倫薩畫派區、威尼斯畫派區、浪漫主義畫派區等8大畫區,每個畫區都規劃有體現不同藝術風格的雕像小品和景觀設計?!笆捌痄z頭能種地,拿起畫筆能作畫”,這是如今達尼村的日常寫照。然而時針撥回到2003年之前,這里還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大泥溝頭村。土地貧瘠、交通閉塞,村民靠著種點糧食蔬菜僅夠維持生計的大泥溝村與藝術完全不沾邊。十幾年前,黨建引領探索的以“特”為先、以“文”為魂、以“旅”為徑的發展路子帶領大泥溝村走出閉塞、走向振興。2003年,大泥溝村引進了青島綠澤畫院,油畫藝術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吸引著眾多人前來學畫、作畫。在文化加持下,達尼村開始引進發展文旅產業,盤活低效閑置資產,打造現代農業引領區、藝術人文度假區、生態農旅體驗區,籌備成立村集體經濟發展公司,抱團發展產業項目,壯大村莊集體經濟。如今,達尼村逐漸構建起了集藝術創作、作品展示、產品交易、文化交流、人才培養于一體的文化全產業鏈,年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旅游營業收入300多萬元,一條“文化+”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

            以達尼村的文旅打頭陣,張家樓街道探索出了一條塑形、鑄魂并舉的鄉村振興之路?!敖陙?,張家樓街道在優產業、聚人才、興文化、美生態、強組織上狠下功夫,規劃建設了占地1500畝的鄉村振興產業集聚區,培育了‘畫鄉達尼’‘紅色石河’等一批特色產業村,今年入選首批山東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睆埣覙墙值擂k事處主任張孝水介紹。

            靚麗鄉村,富了村子樂了百姓

            在大村鎮龍潭村以北,幾排紅瓦房整齊排列,靠近可聞到一陣陣糧食發酵的氣味。屋舍前的硬化路上,滿滿晾曬著未脫殼的大米。屋舍周圍是紫紅色的高粱地,一株株成熟的高粱穗低下了頭?!斑@里以前是3排坍塌的校舍,我們改建成了燒酒坊,周圍種了100畝大米、300畝高粱,現在作為釀酒原料,以后還可以發展旅游研學產業?!表椖考夹g負責人李忠福介紹說。讓坍塌閑置多年的廢棄校舍搖身變成百姓的致富項目,這一切得益于西海岸新區啟動的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

            鄉村公共資源本該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讓群眾共享村集體公共資源利用成果和改革紅利。今年2月,青島西海岸新區圍繞鄉村公共資源的綜合有效利用,全面摸底排查,開展專項整治,著力盤活公共資源,維護公平正義,推動強村富民,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活力。在這次行動中,龍潭村將村頭廢棄的幾排校舍重新翻修,落地了特色燒酒項目。該項目一期投資2000萬元,現已進入試運行階段,預計年產原酒100噸,實現年銷售收入4000萬元。

            在鄉村公共資源共享行動中,像龍潭村一樣被“激活”的閑置房屋、宅基地數不勝數:藏馬鎮潘旺村黨委領辦房屋管理專業合作社,利用閑置房屋打造100家“鄉村會客廳”,吸引社會投資500多萬元;張家樓街道東泮網格收回閑置宅基地建設“居家養老服務驛站”,為周邊老人提供用餐服務,還為村集體帶來每年2.65萬元的租金收入;寶山鎮龍山村黨組織領辦煙草專業合作社,整合周邊498畝閑置土地,與煙草公司合作投資800萬元建設種植、烤制一體化項目,村集體增收30多萬元,入社農戶年增收4000余元……西海岸新區通過加強公共資源整治利用和共管共享,公共空間得到美化、基層治理得到加強、改革紅利得到釋放,有效實現了資源利用最大化、產業發展特色化、集體增收持續化,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公共資源“顆粒歸倉”,閑置資產被盤活,村莊經濟實現長效增收,鄉村振興動能滿格。

            2022年10月10日,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藏馬鎮,搬進新居藏馬山居的76歲老人徐花在享受金秋暖陽。 俞方平 攝

            一帶一風情、一片一韻味。經過多年高效推進,青島西海岸新區美麗鄉村建設已初具成效:鄉村環境變優變美,通過實施農村街巷硬化外立面改造、村莊綠化、排水溝整修、河道治理、生產路整修、搭建農村休閑廣場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鄉村生態經濟蓬勃發展,建成特色產業園區80個、特色商街13條,初步形成12條互聯互通的旅游鏈條,節假日人潮涌動,全年吸引游客1000多萬人次;閑置資源實現再開發,土地出讓價格、商業網點租金均實現大幅增長。村集體富了,生活好了,百姓樂了,千里山海沃野正譜奏嶄新樂章。(郝凌峰)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中安在線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B2-2008002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208228 2009-2010年度全省廣告發布誠信單位

          免费一卡二卡日韩AV
          <button id="b4xfo"></button>
            <dd id="b4xfo"><track id="b4xfo"></track></dd>
              1. <th id="b4xf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