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b4xfo"></button>
      <dd id="b4xfo"><track id="b4xfo"></track></dd>
        1. <th id="b4xfo"></th>
        2. 中安在線

          安徽鄉村振興網 | 安徽新媒體集團

          投稿郵箱:ahxczx@126.com  合作熱線:18656151097、17730220700

          當前位置:首頁 > 安徽鄉村振興網 > 振興智庫 > 理論庫 > 正文

          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鄉村振興的力量

          2021-07-05 18:45:54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作者:

            以史為鑒 燭照未來
            ——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鄉村振興的前進力量

          國家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正譜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非常關鍵的一年。當前,世界正從經濟下行和新冠疫情中艱難復蘇,而我們黨跨越了100 年山河巨變,團結和帶領人民乘勢而上,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環顧世界,包括對過去100年含英咀華,我們能夠自豪地看到,很少有哪個黨,像中國共產黨這樣,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歷經了苦難與輝煌,始終堅持同一個初心和夢想,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解決了一件又一件歷史性難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譜寫了一篇又一篇氣壯山河的宏偉華章?!翱礆v史,就會看到前途?!被仡櫼话倌陙砦覀凕h堅持真理、修正錯誤、敢于斗爭、永葆革命精神的自我淬煉歷程,充分吸收百年偉大歷史的豐富營養,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再出發的謙謹,把我們黨服務“三農”的寶貴經驗總結好、傳承好、發揚好,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鄉村振興的前進力量。


            2021年6月23日,國家鄉村振興局召開慶祝建黨100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圖為國家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正譜(前排左二)帶領全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石長毅/攝

            一、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以歷史之鏡觀照我們黨,思考我們黨能夠把握革命、建設、改革大勢的關鍵所在,其中一個重要認識就是 :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辦成事。如果缺少堅強的領導核心,如何在復雜艱險的革命情勢中尋找破題的統率力量?如果沒有社會和群眾對我們黨的深切體認,又如何在波瀾壯闊的改革發展進程中創造舉世矚目的“中國之治”?在堅持黨的領導前提下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一個顯著的政治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秉h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也是以黨的領導為前提,在實踐中形成并不斷完善和發展的。
            “善戰者,求之于勢”。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創造性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為了保證廣大農民自覺聽黨話、跟黨走, 從1928年到1947年,我們黨先后實施了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為團結抗日力量減租減息、解放區土地改革等政策,把廣大農民從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下解放出來,為黨領導的革命戰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支持,最終確保我們黨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些歷史事實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和優勢;在社會主義革命和新中國建設初期,作為一個從未有過全面管理國家經驗的執政黨,我們在帝國主義封鎖、朝鮮戰爭、各種形式反革命的危險挑戰中沉著應對,制定頒布新憲法、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成就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同時面對特殊困局敢于啃硬骨頭,建成了許多重大項目,發展了一些前沿科技,例如成功試制噴氣式飛機、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個機床廠、基本實現石油階段性自給自足、自行研制成功“兩彈一星”、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這些跨越性的發展成就深刻體現了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社會主義新中國捍衛主權、攻堅克難、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在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進程中,我們通過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解決了幾億人餓肚子的問題,贏得了人民群眾,為集中力量化解發展風險、辦好一系列利國利民的大事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支撐。隨著改革的推進,西部大開發、三峽工程、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高速鐵路、奧運會、世博會等重大工程建設或舉國盛事,以及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對撞成功、神舟載人飛船的升空、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等,都表明無論是凝心聚力發展經濟、齊心協力攻克時艱,還是全力以赴科技攻關,都體現著我們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稟賦和擔當。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在各個歷史發展階段都被反復地、無可辨駁地充分證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我們全面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使命。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200多萬名鄉鎮干部、數百萬村干部、12.7萬家民營企業,不僅彰顯了舉國同心、眾志成城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合力攻堅的共同意志,更展現出我們黨強大的組織能力和治理能力。在新發展階段,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更應該認真借鑒黨的歷史上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好經驗好做法,繼續發揮好我們獨特的政治優勢。一是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脫貧攻堅戰結束后,黨中央決定將原國務院扶貧辦重組為國家鄉村振興局,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開展工作,歸口農業農村部管理,這是黨加強對“三農”工作全面領導的重要舉措。我們要切實落實好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平穩有序做好扶貧機構職能的調整優化,明確并落實黨委農辦、農業農村部門和鄉村振興機構的工作界面和任務分工,推動三家既分兵把口,又統一號令,合力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形成1+1+1>3的良好效果。二是建立健全責任落實和考核督查機制。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要求,明確中央有關部門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職責,繼續強調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的鄉村振興責任體系。建立健全鄉村振興考核評價體系,開展經常性的督查檢查,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探索建立常態化約談機制,加大問責問效力度。三是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調整優化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拓展協作內容,推動東部與西部的產業轉移、勞務協作和人才交流,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繼續開展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明確結對關系保持不變,盡快完成駐村干部輪換。研究制定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的考核辦法,確保幫扶工作不斷線、幫扶力度不減弱。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市場開發能力強的企業進入資源開發潛力大的地區,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二、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我們黨來自于人民,根基和血脈在人民??v觀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奮斗史。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有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論自覺和實踐自覺。1922年,黨的二大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群眾里面去”。1928年黨的六大提出“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的重要論斷。1929年,毛澤東同志在古田會議中提出,“一切工作要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后,再經過群眾路線去執行”。1945年黨的七大通過了新黨章,將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作為綱要原則確立下來。在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將黨的群眾路線生動詮釋為“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并要求全黨務必將這四點作為制定各項政策方針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一次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實踐,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正是因為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我們黨才能夠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并因此刻寫下了中國人民闖關奪隘的偉大歷程。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簡潔地概括了我們黨的人民情懷,黨的百年歷史印證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這樣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赝裣煞R像,促人深省,我們黨依靠人民創造了歷史偉業,今天我們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開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更要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一要堅持發展為民。思考、謀劃、推進鄉村振興,要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真正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根本標準。二要堅持發展靠民。牢記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真心以人民為師,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充分聽取意見建議,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和力量。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最大限度激發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總結來自基層的實踐創造,完善頂層設計。三要堅持發展惠民。圍繞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補齊農村發展和民生短板,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群眾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國家鄉村振興局將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 , 切實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住、拓展好,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高度關注易地搬遷群眾的后續幫扶工作,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快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增收,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努力讓包括脫貧群眾在內的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必須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馬克思主義根本原則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也是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歷史一再證明,遵循實事求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實踐就能取得勝利和成功,反之則會遭受挫折和失敗?;仡欬h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當時出現的各種曲折,例如“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大煉鋼鐵”等,都與對基本國情認識不足,拋棄一切從實際出發這一根本原則有關。
            以史為鑒,我們的自信和底氣,來自于我們有堅強的領導核心,來自我們對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的良好把握,這個把握的方法論就是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對時與勢、破與立進行科學思考,從而探求到經世致用的政策方針,更好地實現人民的利益。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使億萬農民昂首邁入全面小康社會,“三農”工作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叭r”問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補齊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我們黨對新時代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在擁有 14 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鄉村振興,這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經驗。唯有汲取黨史的經驗教訓,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抓住歷史變革時機,一切從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這就要求我們:一要順應歷史大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這要求我們運用大歷史觀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深刻領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方位和科學內涵,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在新發展階段不斷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二要尊重發展規律。結合各地鄉村的原有基礎、資源稟賦和發展潛力,充分尊重鄉村建設發展規律和群眾現實所需,重視規劃先行,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層推進,積極探索多元發展路徑,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當前備受習近平總書記重視和人民群眾關注的廁所革命,由于推進過程中各地還存在盲目追求普及率、貪多求快、忽視農民意愿等問題,導致建設質量不高、模式不定、數據不清,群眾不滿意、領導不放心。這些問題的產生,多數都是因為思想認識上沒有堅持實事求是、方法措施上沒有堅持從實際出發、設備技術上沒有堅持因地制宜造成的,要及時堅決糾正。三要保持歷史耐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我們要堅持循序漸進,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志向,保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定力,聚焦階段任務,找準突破口,排出優先序,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不斷積小勝為大勝,切忌貪大求快、急于求成、刮風搞運動,防止走彎路、翻燒餅。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绷暯娇倳浀恼佌伣虒?,使我們深刻地領悟到,一個大國的發展、一個偉大民族的復興、一個偉大政黨的壯大,既在時間上體現為一個長期的歷史進程,又在方法上體現為有核心、有立場、講方法、能成事。歷史上很多變革和執政者的得失成敗,留下了“舊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的惕策之思。鄉村振興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著眼全局、敢于擔當、勇于斗爭,拿出“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決心,秉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發揚脫貧攻堅精神,接續打贏打好這場新時代的硬仗。


          免费一卡二卡日韩AV
          <button id="b4xfo"></button>
            <dd id="b4xfo"><track id="b4xfo"></track></dd>
              1. <th id="b4xfo"></th>